• 搜索
    搜新闻
  • 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 滚动

  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:古代称谓之年龄

   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来源:2023-08-26 21:09:24

   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,为了表示尊敬、谦虚或者亲近,就出现了各种称谓。称谓是指人们因为血缘关系或者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名称或称呼,而在考试中年龄称谓的内容涉及颇多,今天中公教育带大家一起来梳理下相关内容。


    (资料图)

    一、0至10岁

    1.初度:出生之日,后世经常指代生日。这种说法最早出自《离骚》:“皇览揆余于初度兮,肇锡余以嘉名。”其大意为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,赐给我相应的美名。但值得注意的是“初度”无论是作“生日”用,还是又指一岁之开始,都是就虚岁说的。也就是说,满四十九岁的这个生日,为五十初度。

    2.襁褓:未满周岁的婴儿。襁褓意思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,后指代未满周岁的婴儿。

    3.孩提:两三岁。孩提最早见于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孩提之童,无不知爱其亲者。”赵岐注解说:“孩提,二三岁之间,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。”

    4.垂髫:三四岁至七八岁。古时儿童是不梳发,头发是自然下垂的。

    5.始龀:七八岁。龀是乳牙,其意指开始换掉乳牙长出恒牙。《说文解字》中有“男八月生齿、八岁而龀;女七月生齿、七岁而龀。”故始龀也可细说为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。

    6.黄口:泛指10岁以下的儿童。黄口:本指雏鸟的嘴,也指代幼鸟。而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,隋朝称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,唐朝称刚生的婴儿为黄。后来,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“黄口”。

    7.总角:八九岁至十三四岁。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个羊角,故称总角。

    二、10岁至30岁

    (一)女子

    1.金钗之年:女子十二岁。女子十二岁时,就可以戴钗梳妆。金钗之年最早出自南朝梁武帝所作《河中之水歌》:“头上金钗十二行,足下丝履五文章。”其意为女子头上的钗饰非常多,脚上穿着有美丽花纹的鞋子。

    2.豆蔻年华:女子十三四岁。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,初夏还不是盛夏,比喻人还未成年。而杜牧也有诗《赠别》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

    3.及笄之年:女子十五岁,古代女子的成人礼。笄,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,女子到了十五岁就会结发,用笄贯之。及笄之年后代表女子可以出嫁。

    4.破瓜年华、二八年华、碧玉年华:女子十六岁。二八为两个八岁相加为十六岁。古时候将瓜拆分成两个八来纪年,故十六岁也为破瓜年华。碧玉年华的说法出自唐朝诗人李群玉的《醉后赠冯姬》:“桂影浅拂梁家熏,瓜字初分碧玉年。”

    5.桃李年华:女子二十岁。此说法出自明徐渭《又启严公》:“誓将收桑榆之效,以毋贻桃李之羞,一雪此言,庶酬雅志。”其意为:我发誓必将达到事后的效果,来不愧于青春年少的年纪,一举实现这些话,抒发自己志向。 桃李指青春年少,后经常指代女子二十岁。

    6.花信之年:女子二十四岁。二十四岁的女子,稚气已去渐至成熟,正是花样之年,如花蕾绽放。同时,古人将二十四节气称为“二十四番花信风”。花信刚好与二十四节气的数字相同。

    (二)男子

    1.舞勺之年:男子十三四岁。根据《礼记》记载:“勺,一种乐舞。”男子在十三至十五岁期间学习舞勺。

    2.束发之年:男子十五岁。清朝以前汉族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。在古代,男孩到了束发之年,就可以上大学读书了。

    3.舞象之年:男子十五至二十岁。舞象之年指成童,根据《礼记》:“成童,舞象,学射御。”另有《疏》曰:成童,谓十五以上;舞象,谓舞武也。

    4.弱冠之年:男子二十岁。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表示已经成年,但体格未壮,故为弱冠。

    三、出自《论语》年龄称谓

    《论语·为政》中有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故有以下年龄称谓:

    注:1.用天干地支纪年时,六十年一甲子,故六十岁也为花甲之年;2.杜甫有诗《曲江》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故七十岁也为古稀。

    四、其他

    试题演练

    (单选)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,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:

   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

   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

    ③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道

    ④行行向不惑,淹留遂无成

    ⑤年近知命,位止方州

    A.③①②④⑤ B.②①③④⑤

    C.②④③①⑤ D.②①③⑤④

    【中公答案】B。解析:束发:清朝以前汉族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。在古代,男孩到了束发之年,就可以上大学读书了。豆蔻:女子十三四岁;加冠:男子二十岁。知命:五十知天命。不惑:四十岁,故由小到大为豆蔻、束发、加冠、不惑、知命,本题答案为B。

    【考点点拨】本题考查的是年龄称谓的内容,这部分是典型的识记内容,需要大家的记忆背诵,但大家在复习时要通过了解每个称谓的来源,这样有助于记忆。

   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,为了表示尊敬、谦虚或者亲近,就出现了各种称谓。称谓是指人们因为血缘关系或者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名称或称呼,而在考试中年龄称谓的内容涉及颇多,今天中公教育带大家一起来梳理下相关内容。

    一、0至10岁

    1.初度:出生之日,后世经常指代生日。这种说法最早出自《离骚》:“皇览揆余于初度兮,肇锡余以嘉名。”其大意为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,赐给我相应的美名。但值得注意的是“初度”无论是作“生日”用,还是又指一岁之开始,都是就虚岁说的。也就是说,满四十九岁的这个生日,为五十初度。

    2.襁褓:未满周岁的婴儿。襁褓意思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,后指代未满周岁的婴儿。

    3.孩提:两三岁。孩提最早见于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孩提之童,无不知爱其亲者。”赵岐注解说:“孩提,二三岁之间,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。”

    4.垂髫:三四岁至七八岁。古时儿童是不梳发,头发是自然下垂的。

    5.始龀:七八岁。龀是乳牙,其意指开始换掉乳牙长出恒牙。《说文解字》中有“男八月生齿、八岁而龀;女七月生齿、七岁而龀。”故始龀也可细说为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。

    6.黄口:泛指10岁以下的儿童。黄口:本指雏鸟的嘴,也指代幼鸟。而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,隋朝称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,唐朝称刚生的婴儿为黄。后来,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“黄口”。

    7.总角:八九岁至十三四岁。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个羊角,故称总角。

    二、10岁至30岁

    (一)女子

    1.金钗之年:女子十二岁。女子十二岁时,就可以戴钗梳妆。金钗之年最早出自南朝梁武帝所作《河中之水歌》:“头上金钗十二行,足下丝履五文章。”其意为女子头上的钗饰非常多,脚上穿着有美丽花纹的鞋子。

    2.豆蔻年华:女子十三四岁。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,初夏还不是盛夏,比喻人还未成年。而杜牧也有诗《赠别》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

    3.及笄之年:女子十五岁,古代女子的成人礼。笄,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,女子到了十五岁就会结发,用笄贯之。及笄之年后代表女子可以出嫁。

    4.破瓜年华、二八年华、碧玉年华:女子十六岁。二八为两个八岁相加为十六岁。古时候将瓜拆分成两个八来纪年,故十六岁也为破瓜年华。碧玉年华的说法出自唐朝诗人李群玉的《醉后赠冯姬》:“桂影浅拂梁家熏,瓜字初分碧玉年。”

    5.桃李年华:女子二十岁。此说法出自明徐渭《又启严公》:“誓将收桑榆之效,以毋贻桃李之羞,一雪此言,庶酬雅志。”其意为:我发誓必将达到事后的效果,来不愧于青春年少的年纪,一举实现这些话,抒发自己志向。 桃李指青春年少,后经常指代女子二十岁。

    6.花信之年:女子二十四岁。二十四岁的女子,稚气已去渐至成熟,正是花样之年,如花蕾绽放。同时,古人将二十四节气称为“二十四番花信风”。花信刚好与二十四节气的数字相同。

    (二)男子

    1.舞勺之年:男子十三四岁。根据《礼记》记载:“勺,一种乐舞。”男子在十三至十五岁期间学习舞勺。

    2.束发之年:男子十五岁。清朝以前汉族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。在古代,男孩到了束发之年,就可以上大学读书了。

    3.舞象之年:男子十五至二十岁。舞象之年指成童,根据《礼记》:“成童,舞象,学射御。”另有《疏》曰:成童,谓十五以上;舞象,谓舞武也。

    4.弱冠之年:男子二十岁。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表示已经成年,但体格未壮,故为弱冠。

    关键词:

    下一篇: 最后一页
    上一篇: 航班起飞前一空乘跌落,最新情况→